金泽概况    地理位置    桥乡特点    生态环境    交通状况    
金泽概况
地理位置
桥乡特点
生态环境
交通状况
 
 

 

 

      桥乡金泽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有其兴于宋(朝),盛于元(朝)的记载。曾有六观。一塔、十三坊、四十二虹桥之说。据《金泽志》记载:金泽四面巨浸,内多支河,桥梁尤多于他乡,古称有四十二虹桥。0.6平方公里的镇区内,有四十二座桥,其桥梁分布之密,可称世界之最。金泽古桥在几百年来,因天灾人祸,损坏严重,到清末还剩二十多座。解放后,由于市镇布局调整,现在仅存八座,为保护这八座古镇,在青浦区关心下,进行了专门维修,使古桥焕发青春,闪耀光彩。

 

 

    金泽的古桥,基本都在一条河上,金泽人民自豪地称:宋、元、明、清古桥,一线牵。意思是四个朝代的古桥,排列在镇区的一条市河上,其造型美观,结构精巧,实属罕见,成为江南的珍贵文物,如坐小舟,从市河的由南向北行进,仿佛进入古桥历史博物馆,能逐一欣赏到古桥的形状和结构。古镇内至今保存着众多的自宋以来的建筑

 

 

    文物,如普济桥、万安桥、迎祥桥、天皇阁桥、如意桥等。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、保存最完整的古桥,公元1267年(宋咸淳三年)建造。桥面坡度平缓,具有明显的宋桥特征。此桥全部紫石砌成,每当雨过天晴,桥石晶莹光泽,整座桥如宝石镶嵌一般。迎祥桥建造于公元1335年(元之元年间),桥为六柱五孔梁式砖木石结构混合桥梁,其桥身极薄,桥面横向呈弧形横跨水上,如长虹卧波显得如此轻巧。金泽古桥一贯以造型美观、结构精巧而有江南水乡美誉。

 

 

    金泽古镇,桥桥有庙,自宋以来,寺庙迭建,其数量之多。相传,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南渡,在宰相吕颐浩的护驾下,来到金泽就认定金泽是风水宝地。吕颐浩在金泽建造了别墅,后由吕颐浩舍宅为寺。至元代时,扩建了颐浩寺有5048间,合一藏之数,成为江南巨刹。明、清时期,又修建了大量的庙宇和桥梁,形成了金泽桥桥有庙的建镇格局,金泽的佛教事业从此闻名遐迩。由此带动了经济、交通的发展,集镇规模也不断扩大,从而形成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(重阳)庙会,民间有做二节(生意)吃一年的说法,可见当时金泽商业的繁荣程度。金泽古镇至今仍完整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建镇格局,镇区内,民居建筑鳞次栉比,傍水而建。其中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几处民宅。如许宅,整个建筑从沿河水门墙至堂楼,由东向西共有六进,纵深60多米,大小居室近百间,整个宅院体现出长幼礼仪和男女主仆的儒家思想。古镇区内,沿河是一条自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的石板古街仍横跨上、下塘两街,部分石驳岸房屋把木桩竖立在市河里清晰可见 。沿河大笑不已的埠头河桥风采依旧,沿河漫步能领略到小桥、流水、人家的动人风情。
  
金泽古镇不但以桥庙闻名遐迩,而且也是一个依土傍水的水乡泽国。区内河道纵横、水网密布,四周处在三湖、四荡、五漾环水之中。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就地处在金泽古镇北面,而现在三镇合一的新金泽镇就环绕淀山湖周围。湖里盛产的水产常年为上海提供水产品。 金泽古镇不仅是一个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,更是风光秀丽并保持着原生态的江南第一桥乡

 

 

 
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支付宝说明 友情连接
2008 版权所有 金泽旅游信息网 金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43223号-1
本网页公布的电子邮址是为宣传旅游公司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而设,不适合用于任何其它商业目的。
联系电话: 021-59260881 联系传真:021-59260881 联系电邮:qpling@jinzetravel.com
地址:青浦区金泽镇金溪路171弄8号
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282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