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泽概况    地理位置    桥乡特点    生态环境    交通状况    
桥乡历史
传统文化
金泽名人
古桥介绍
 
颐浩禅寺
 

   

  

 

 

颐浩禅寺  寺院为苏杭之首

  

    金泽颐浩寺,建于南宋,盛于明清,经过历代扩建,据《松江府志》记载:金泽颐浩寺虽杭之灵隐,苏之承天,莫匹其伟。指颐浩寺规模,要超过杭州最大的灵隐寺和苏州最大的承天寺。合一藏之数,相传有5048间,占半个古镇,全寺南起放生桥,北至寺界桥,南靠蔡田新村,西近市河。整个寺院,殿堂庑廊,亭台楼阁,山明水秀,道路纵横,花草遍地,树木葱茏,如皇家陵园,似佛家仙阁。居僧近千,盛极数百年。历代帝王,诗人墨客,名人雅士,留下无数足迹,也留下无数珍贵的诗画和墨宝。金泽颐浩寺,体现了古镇近千年的文化历史,它代表了中国江南地区的灿烂文化和建筑艺术。我们揭开它的历史面纱,让大家了解这千年古寺的佛教文化和瑰丽建筑。

  

  



颐浩禅寺全景

  

     南宋皇帝宋高宗南渡,在相国吕颐浩的护驾下,乘龙舟来到金泽,见金泽景色优美,绿水见底,稻谷如金,要求停留驻歇。相国吕颐浩将自己的住宅建造在金泽,他认定金泽是风水宝地以便告退时养老。后南宋建都临安,即现在的杭州,政局暂时稳定,为发展佛教,吕颐浩将自己住宅,改宅为寺,以自己之名,命寺为颐浩寺。江南大地,寺庙数以万计,但用相国之名命名,唯有金泽古镇。颐浩寺到元代,全力扩建,到明代大力增建。这跟相国之名命寺,有很大的原因,这既是佛教的继往开来,又是政治上的安抚政策。国家重视佛教,人民信仰佛教,以达到国泰民安,巩固政权,安居乐业,这是各个朝代的建国策略之一。颐浩寺的结构布局,工程浩大,气势恢宏,这5048间寺院房舍,有条不紊,错落有致,这是古代建筑的辉煌艺术。 
    
颐浩禅寺有七百多年历史,经受历代战乱兵灾,到民国时候,仅存三棵银杏树、一段不断云和一块古石碑。近年来,随着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,广大佛教信徒的要求,青浦县人民政府于192年批准,重建颐浩寺,建造了观音殿及两座偏殿,还造了山门,使寺院初具规模,恢复开放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新建的寺院题写了颐浩禅寺

 

 
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支付宝说明 友情连接
2008 版权所有 金泽旅游信息网 金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43223号-1
本网页公布的电子邮址是为宣传旅游公司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而设,不适合用于任何其它商业目的。
联系电话: 021-59260881 联系传真:021-59260881 联系电邮:qpling@jinzetravel.com
地址:青浦区金泽镇金溪路171弄8号
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2828号